李一诺:当父母曾感觉很挫败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奴隶社会 Author 一诺写的
▲ 一诺和三个娃
本文来自公众号:奴隶社会
ID:nulishehui
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,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。
作者:李一诺,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,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「全球青年领袖」,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,「奴隶社会」公众号和「一土学校」的联合创始人,有马甲线的三娃妈妈。
图片来源:奴隶社会
cinian
此念对话李一诺 直播预告
「此念」将邀请李一诺一起探讨「人到中年,人生能不能重新开始?」,8月30日,此念课堂视频号20:30—22:30 直播,欢迎大家预约观看!
2010 年我生的第一个宝宝。当他一个月大时,我把小东西放在提篮里,去医生那里做常规检查。第一次作为妈妈走进医生的办公室,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。环顾四周后坐下来等待时,进来一个妈妈,带着 6 个月的宝宝也来做检查。我当时受到了巨大的视觉冲击,矮马,6 个月的宝宝这么大个!
现在一转眼,当初提篮里的那个一小包的肉肉,竟然 12 岁多了。
现在老大 12 岁,老三 8 岁,老二快 10 岁。要是作弊,把他仨的年龄加起来,我好像就有将近 30 年的当妈经验了,很吓人的样子。但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,我不怎么写与做妈妈/育儿相关的文章,因为实际的心态是时常觉得自己很怂,很挫败。
大概两年前,在美国一个超市,老大特别神秘地告诉我:妈妈,你是个 microwave cleaner(微波炉清洗器)。我一头雾水,他就兴奋地拉着我到后面一排购物架,给我一指,就是下面这个东东。笑死我了。嗯,大家可以脑补一下我吼孩子的光辉形象。
▲微波炉清洗器
所以挫败为主,信了吧。成就感不是没有,但都是偶尔和短暂的。刚刚悟到一些道理,似乎有了法宝解决某种问题,很快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。对老大明明有效的方法,对老二竟然不管用。对老二有效的,对老三也不管用!
虽然觉得自己挺差,但是也慢慢意识到,这种挫败的感觉,谁没有呢。
同时,只能自欺欺人地说,没有挫败就没有成长。虽然自我感觉很菜,孩子们对我总体满意度还是挺好的。这么多年下来,我工作忙,但在家里经常性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,孩子最喜欢我(得意脸)。而且三个怪一起打,我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东西。
于是,我就想把这些年摔这么多跟头积累的经验,和往回看总结出来的重要方法,和大家分享。下面这些方法,亲测,对2-9岁都可以用。
01
讲道理,就是欺负孩子
▲ 题图:我带着三娃在某科技中心的放映厅。
经典场景,小电影放完,全都睡着。
衡量你做父母做得怎么样,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标准:孩子和你在一起,大笑了吗?
孩子大笑,看着简单,但其实是极其 powerful(了不起)的一件事,神经科学早有研究,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、心智成长都有巨大的正面作用。
对我来讲,用这一条标准对比各种高深复杂的育儿理论,刹那间变得无比清晰,而且可操作性极强。
如何让孩子笑?
其实有方法,就是游戏力。我以前文章都介绍过,还有《游戏力》作者科恩给大家的分享。
▲ 科恩和一诺。
当看到很多问题时,我们成人一上来的反应就是给孩子讲道理。
而最近我明白的一件事:讲道理,其实就是欺负孩子。
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“道理”并不是孩子听得懂的语言。我们讲道理的气势和语气,让孩子害怕和服从。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,或者让他们干什么。
那什么是孩子们的语言?游戏。
▲ 仨孩子拿地垫搭的“城堡”,然后自导自演的戏。
比方说要孩子早起,我们苦口婆心说准时是好品质,迟到是不好的,要早起;还有你看妈妈这么辛苦,起得比你还早,得给你准备早餐,所以你要早起。孩子是完全听不懂的。
但孩子们都迷交通工具,你不妨这样试试。
宇宙飞船要准备起飞啦!现在开始热身!
第一步,热身翅膀!从肩膀到手摸他们的胳膊,还有翅膀五个尖尖 (小指头)。
第二步,热身机身,开始旋转的摸小肚皮和背上。
然后,热身废水废气废物排放口(就是小屁股,热身的时候嘴里要念念有词,说哇好臭!也可以夸张点被臭的晕倒一会)。
第四步,热身起落架(腿,我瞎编的),开始摸两个小腿。
还需要热身十兄弟!(我叫他们十个脚趾头十兄弟),然后一个一个的摸过来,中间可以配上各种弱智瞬间,比方说一双脚数下来,数出了六兄弟。然后装作没问题接着数。孩子一般会笑你好傻……
最后热身小脸,热身探照灯!扒开他们的小眼睛。(这时候他们一般会忍不住笑)
最后,加油!然后假模假式的往肚脐眼那里,使劲吹气,发出放屁的声音。
这时候就都笑死了。然后就可以升空啦!(抱起来,起床了)抱到厕所里放废水!
上面这种小飞机游戏,看上去似乎费时间,但是其实,只要 5 分钟,而且节省了催促、灭了起床气、大人孩子都亲密开心。
类似的游戏可以有很多,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,就是你是蠢笨的那一个。
02
孩子提要求的时候,说“当然可以啦!”
▲ 一诺和三娃,华章摄
一个幼儿园做了 20 多年的老师告诉我,孩子一天至少要抱 20 次。
我看这个数远远不够,孩子都有肌肤饥渴(其实大人也是)。所以有机会就抱。抱的时候还要念念有词,说:妈妈怎么这么喜欢你呢!最喜欢这个宝贝啦!
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抱抱游戏。
坐在沙发上,抱着娃,说我要煮个宝宝肉汤,仿佛两个胳膊是锅。抱着孩子晃啊晃。一个也可以,更好玩的是多抱几个(比方说有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)嘴里念念有词,说这个汤怎么这么香啊!什么时候可以吃啊!
然后就假装睡着了,一定要打呼噜。这时候孩子们会偷偷溜走,但是你假装不知道,还在那里抱着俩胳膊,煮汤。然后你突然发现,大叫一声,啊,我的肉呢?!然后去抓她们。抓回来接着煮汤。如此反复,孩子永远玩不够。
这里延伸一下,加一个法宝,孩子给你提要求的时候,说“当然啦!”
我们中国人的文化,重视所谓的严加管教。
就说抱抱这件事吧。孩子小的时候,总愿意让大人抱。孩子像个肉墩子,好不容易放下了,走几步,就又伸出俩小手,说妈妈抱抱。我想很多父母那时候和我一样,内心是崩溃的:不是刚抱过么?
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应对的方法—— 每次都答应。
妈妈,能抱抱我吗?哇!当然啦!妈妈最愿意抱你啦,你是妈妈最爱的小宝贝!
但也不是一味的“顺应”,是有技巧的。“但是妈妈稍微有点累,你说抱几下呢?”孩子一般情况都会很快说个数字。她说“ 10 ”,你说“ 15 吧!我想多抱一会呢!”他们会经常坚持 10 。
大家可能看出来了,你的表达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你特别爱她。她知道了,抱的时间长短反而不一定是他们要的。
还有个升级版。有时候她不提,你自己说,我可以亲亲你吗?可以抱抱你吗?甚至追着她,我好想抱抱这个小可爱啊。孩子一般会被你追着跑。这样,这件事就从“又让我抱”的抱怨和疲惫,变成了特别幸福的互动。
当孩子闹情绪哭的时候,有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—— 抱着他们让他们哭。不要着急讲道理,他们情绪放松了,能说的自然会说的。
其实这些的根本,都是让孩子知道你无条件地爱他,给他足够的安全感。我也会生气,但是我会一直给孩子说,妈妈不管怎样都爱你。有一次我嫌他们刷牙太慢,刚要发火。妹妹说,妈妈,你现在也爱我!你过一会生气了也爱我!我完败。
我想在做父母这件事上,有几个境界。
第一层,你是孩子,我是大人;
第二层,咱俩平级;
第三层,你是大人,我是孩子。
我送老三去幼儿园,会跟她说:我一会要去我上班的幼儿园了,我想你怎么办?我可以在你这里和你一起上幼儿园吗?她会觉得好可笑,推着我走。我就学着小宝宝的样子,那你快亲亲我,快抱抱我,再亲一个,再抱一个。直到她催你走,这时候她觉得自己好成熟好强大。
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:你对孩子这么好,但是这个社会对孩子不是这样的,这样的孩子以后会不适应的。对一土教育,也经常有这样的质疑,你们这么尊重孩子,真实社会不是这样的,孩子以后会不适应社会的!
我觉得这是最大的笑话。
让孩子能够应对不友好的,恰恰是孩子接受的无条件的爱和对自己的自信。
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,如果我们认为真实社会会拿刀片割孩子的皮肤,你有两种“准备”适应的方法。一是每天在家里自己先用刀子割孩子的皮肤,另一个是让孩子健康成长,身体好,有好的恢复能力。
你觉得哪个方法更有效?我想没有人会选择第一个吧。为什么到了看不见的“刀子”,就想不明白了呢?
早期安全感和爱是很重要的。自我认同的缺失,只能让应对挑战更为困难。反而是得到了充分支持的孩子,不仅能更好地面对逆境,还会有信心和能力改变这样的环境。
还有最重要的,我们教育孩子,不是为了适应社会,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好,不是吗?如果只是为了适应社会,这人生有什么意思?!
03
不要凹造型
▲ 孩子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地上。
我记得第一次带孩子们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,看了很多公号长草,了解了各种高大上的攻略,精心准备这一次难得的艺术之旅。但进博物馆后,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孩子会对墙上的钉子和地上的格子感兴趣,当然还会对瞎胡闹感兴趣。
在我各种汗颜时,发现并不是只有我一家娃这样。有一个美国孩子干脆躺在地上,看天花板。这时候她妈妈做了一件事,她蹲在孩子旁边,也看着天花板说:哇,你看到了什么啊,这么有趣?能给妈妈讲讲吗?这个小姑娘就开始念念叨叨地讲,妈妈一直在点头和赞赏。那个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。
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放下评判,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。孩子喜欢地上的格子,就玩一会格子。没什么大不了。
我们把太多东西,赋予了很多只有成人在乎的意义,自己凹造型,也要逼着孩子凹造型。评判心很重,搞得自己累,孩子也累。
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在艺术博物馆让孩子享受艺术,而是在孩子眼里,艺术不一定只是墙上挂的画。当我们放下评判心和心理的界限,跟随他们的视角看世界,会发现其实非常有意思,也会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。
有一次我们去郊区一个农庄玩,目的是让孩子们可以在外面撒开了跑跑。老二老三愿意跑。但是老大蹲在一个地方玩土玩了一两个小时。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和很多家长一样,家门口就可以看土,咱们开了这么远,到一个能跑的地方,为啥不跑?好在我忍住了没说,后来我后来问他在做什么?他说在给蚂蚁修赛道,修城市,还在做实验看看吐沫能不能淹死蚂蚁。好丰富呢!
这些“玩”的方式,也可以迁移到语数外等课程辅导上,共通点就是给孩子安全感和空间,这样孩子才会有创造力、好奇心、自驱力。我们如果让他们只按照“套路”学习和做题,就把上面这些给灭了。
所以给家长的建议就是,放下评判心,放下思维里的分割。不要凹造型,尝试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。如果暂时做不到,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法宝 ——忍一忍。当自己有冲动说孩子时候,忍 1 分钟,在这一分钟里默念 N 遍,孩子视角,孩子视角。一分钟忍过了,一般就可以转换视角了。
04
给孩子几个“抓手”
▲ 一诺和孩子
孩子长大的过程中,的确要讲道理,但是一旦开始讲道理,你就会发现道理越来越多,太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很迷茫。
所以需要给孩子简单的原则作为抓手,我们家常用的是这几个:
❍ 第一,什么是长大了?能照顾自己就是长大了。你如果 6 岁能做到,6 岁就长大了。如果你 30 岁做不到,30 岁也没长大。
❍ 第二,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你,就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。
❍ 第三,公共场所,你去的时候什么样,走的时候恢复成什么样。
❍ 第四,什么是自己的?自己学会了东西,理解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。
❍ 第五,想当老大?总做到先人后己才有可能当老大。
这几个孩子们基本都听得懂。对于 3-9 的孩子,这些大原则够用了。
05
无处不教育
▲ 正在切韭菜的孩子。
我们总有一个误区,觉得只是学校、上兴趣班才是教育,好像只有给孩子报班,才对得起孩子。其实哪里不是教育呢?
给大家举几个例子,我们家有一个干家务活的排班表。虽然不是每天能做到,但是每个孩子都知道,需要做家务。
▲我们家的排班表。
而且家务不是不得不做,而是生活的艺术。我们家阿姨非常能干,那一天我们一起看了叠内裤和衣服的视频和孩子洗碗的视频,后来大家就一起实践,现在小娃们内裤都叠得专业水平。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▲ 孩子们在叠衣服。
根据我自己的经验,做饭特别锻炼综合能力。周末让孩子一起做一顿饭,其实是特别棒的教育项目。
我的孩子们也上一些课外课,我也觉得心累。有一次国际象棋课,俩小子上课打架,课也没上成。后来我想想,问他们,你们真的想上这个课吗?如果不想上,我们就不上,如果上,妈妈是要花钱的,这样是不可接受的。他们说想上的,我说好吧,那每个人给我写一个申请,说你们要上,会做哪些保证。明晚 8 点前我截止收申请。在那之前收到的,我会考虑下。
结果他们真的写了申请,很紧张地等结果。其实我是想把这件事从我想让他们学,到他们自己考虑是不是要学。到目前为止,效果还不错。
我们有一个积分体系,这个很多家庭都有。这些也经过了一次次改进,因为我们不希望用分来作为虚假的约束。具体方法就是一起讨论了加分和减分的标准。每次加分,都有一个小仪式。孩子们也很喜欢。
06
做得好不好?孩子说了算
我们对孩子做了一些事、说了一些话,往往很心虚。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——让孩子告诉你。
我会定期问反馈:你觉得妈妈哪里做的不够好?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,每天晚上上床前,让我们刷牙洗脸的时候你都爱生气(是啊,晚上9点半还满地跑,能不急吗?!)而且他们还会提方案。
我说你们觉得我该怎么改进呢?他们提的是,你可以在要生气的时候,给我们一个预警。我暗笑,好贴心啊。我说咱们预警用个什么暗号呢?他们说,你就说,我快变红了,火山要爆发了!
好,所以我后来就按这个实施。果真效果不错,哈哈!
后来还收到了正反馈,说妈妈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。
07
让我选一个?我就选你!
我记得在电影 Road Trip 里看到,妈妈对三岁的孩子说,如果把世界上所有三岁的小男孩排一排,让我选一个,我就选你!
我觉得好感人!所以也跟他们这么说: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 9 岁小男孩排一排,让我选一个,我就选你!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 7 岁小男孩排一排,让我选一个,我就选你!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 5 岁的小女孩排一排,让我选一个,我就选你!
我开始给孩子说这个的时候,是几年以前了。记得有一天老二突然给我说,妈妈,如果把世界上所有 38 岁的妈妈放一排,让我选一个,我就选你!
那一刻,我毫无准备,泪湿了眼眶。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努力成长。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,他们都值得有更好的父母。
- END -
点击下方图片
即可观看《生命·成长》第一季 李一诺
👇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一季正在播出,欢迎收看。
👇
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
大家都在看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贺岭峰:性教育的尺度该如何把握?(第二期)
李一诺:我们希望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
跟项飙坐火车去上班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 ❤